《奥本海默》评论:对世界的毁灭者的同情

《奥本海默》评论:同情世界毁灭者

在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的《奥本海默》中,这位原子弹之父穿上了他标志性的制服——一顶软呢帽,一根烟斗,一套稍微大了一点的西装——就像蝙蝠侠第一次穿上斗篷和兜帽一样。这个造型对他来说起到了一种护身符的作用,使他能够吸引那些凡人,以及他在曼哈顿计划中领导时所与之斗争的军事和政治官僚。对于J·罗伯特·奥本海默(Cillian Murphy饰演)来说,这也是一种扎根的方式,他在工作中与主要冲突搏斗:建造原子弹可以帮助赢得战争,但对人类的代价是多少呢?

《奥本海默》对于诺兰来说可能是一个奇特的项目:自从他以《黑暗骑士崛起》结束了他的蝙蝠侠三部曲之后,他投身于越来越复杂的项目中(也许是为了弥补那次失望)。《星际穿越》表面上是一个关于一个人探索宇宙,为人类找到新星球的故事,但它也探讨了随着他的孩子逐渐长大而做出的个人牺牲。

《敦刻尔克》是一个纯粹的电影,几乎没有对话,描绘了一次著名的战时疏散。而《信条》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将另一种复杂的科幻概念(如果你可以倒退穿越时间?!)与炫目的类似于詹姆斯·邦德风格的场景融合在一起。与此同时,《奥本海默》则是一部主要发生在各种会议室中的对话片,除了一个爆炸性的场景。

不过,如果退后一步看,一个关于一个聪明而能干的人与巨大道德问题搏斗的电影非常符合诺兰的风格。奥本海默这个神气活现的天才完全符合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饰演的布鲁斯·韦恩/蝙蝠侠、《致命魔术》中的专注的魔术师,或者《盗梦空间》中的潜入梦境的专家间谍们。

这部电影改编自马丁·J·谢尔文(Martin J. Sherwin)和凯·伯德(Kai Bird)的传记《美国普罗米修斯》,讲述了奥本海默从德国的博士生时代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时期。他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本人等著名科学家交往,并以量子物理学研究者的身份闯出了名声。我们看到的奥本海默不仅仅是一个书呆子:他向在西班牙内战中与法西斯作战的反法西斯主义者提供资金,推动实验室工人和教授的工会组织,并支持当地的共产党。 (这些事情后来将回来困扰他。)

他很快被招募加入曼哈顿计划,建造原子弹,神话的真正开始。就像诺兰的一部劫案电影,他组建了一支由美国和其他国家最聪明的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并推动政府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建立了一个既是城市又是秘密研究基地的城镇。电影在关注曼哈顿计划的具体细节时最有力:在纳粹德国之前建造一颗原子弹的匆忙,科学家们对“小玩意”可能造成的破坏感到恐惧。

电影坚定地聚焦于奥本海默的视角,以至于我们主要将他看作是一个英勇而受折磨的天才。只有他能够将正确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并激励他们工作;只有他能够解决量子物理学的谜题,确保美国的安全。一些同事批评他对建造原子弹的轻率态度——他们认为这可能会导致无法预料的灾难,而他天真地认为它可能强大到足以结束所有战争。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感到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最终被一个不关心他战后反核行动的国家背叛了。

不幸的是,我无法在IMAX屏幕上观看《奥本海默》,但是坐在当地影院的前排仍然能够获得非常沉浸式的体验。这尤其让人惊讶,因为这实际上是一部以人们(大多是男性)在一系列普通房间里相互交谈的电影。除了一个大师级的场景——一次成功的原子弹测试的筹备和后果是诺兰最擅长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摄影师霍伊特·范·霍伊特马(Hoyte Van Hoytema)如何使这些对话完全引人入胜。我们从未见过Cillian Murphy那双锐利的蓝眼睛在特写镜头中发挥如此大的作用。

尽管如此,这仍然是一种整体上不连贯的体验。几位特色女性——以凯蒂·奥本海默(Emily Blunt 饰)和共产主义活动家珍·塔特洛克(Florence Pugh 饰)为代表——人物塑造过于薄弱,即便按照诺兰的标准也是如此。这部电影本应更多地探索奥本海默的思想。尽管时长长达三个小时,技术性也超过了今年任何一部工作室电影,但它仍然是一部令人惊讶地标准的传记片。

至少,让奥本海默更直接地面对广岛和长崎的轰炸后果本应是有趣的。我们看到他在试图阻止制造核武器方面与哈里·S·杜鲁门总统(Gary Oldman 饰)对峙,电影也指出了他对未来核弹的公开立场。但即使是这些场景也显得自我服务。

电影结束时,奥本海默终于理解了他的许多同事从一开始就在说的一件事。因为他,一切都不再一样。如今没有和平,只有永恒的核灭绝幽灵。